京剧文粹
 
 
 
 
 
 
 
 
 
 
让京剧流派不断流
国粹京剧   2012-05-09 13:25:38 作者:苏丽萍 来源:光明日报 文字大小:[][][]

        首届中国京剧流派班毕业公演刚刚落幕,19个流派、66名学员的四台演出,文武兼备,精彩不断,让人看到了行当齐全、流派纷呈的喜人景象。但流派发展不均衡,有的流派面临失传断“流”的危险,流派剧目挖掘及创新不足,新的流派难以出现等问题,仍是摆在广大京剧人,特别是年轻演员面前的大问题,也是影响京剧艺术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流派发展不均衡

        京剧流派是指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因其鲜明的、深受观众认可的个人风格,在表演艺术上取得杰出成就,足以为一代之宗师,观众就往往称其为某“派”。

        在京剧发展史上,前后有50多个流派,每个流派都有让戏迷们津津乐道的鲜明特点和绝活儿,最著名的是前后“四大须生”和“四大名旦”,尤其是四大名旦,梅派的雍容、尚派的洒脱、程派的婉约、荀派的俏丽,征服了无数戏迷。但传承至今,却出现了发展不均衡,甚至有的流派面临断代的危险。如四大名旦中的尚(小云)派,传人甚少,旦行中的黄(桂秋)派和须生中的言(菊朋)派、高(庆奎)派亦是如此。而须生中的唐(韵笙)派,旦行中的筱(翠花)派和徐(碧云)派则基本上没有年轻的传人。这无疑有损于京剧艺术的丰富多彩和绚丽多姿。如有“关东伶王”之称的唐韵笙,在梨园行名头之响曾经不逊于马连良、周信芳,“南麒北马关外唐”的说法更是响彻整个京剧界。唐韵笙擅演东周列国戏,而且常常自编、自导、自演,最为独特的是他把生旦净丑各行当几乎都演全了。但因其弟子较早离世,唐派绝活儿近乎失传。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傅谨指出,京剧流派纷呈既是京剧繁荣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正是京剧繁荣内在的主要原因。只有当京剧界拥有一批独具个性、风格特异的优秀表演艺术家,再现流派纷呈的盛况,京剧的艺术魅力才能得以充分展现,才有可能重新恢复其对观众的号召力。有无可能出现相当数量的新流派,与京剧在普通观众群中的魅力,进而与京剧在当今时代的生命力息息相关。因而,流派实为京剧发展振兴的关键。

        就本次流派班毕业公演来看,虽然一些流派戏得到整理和演出,但也让人看到,京剧流派在萎缩,如小生全是叶(盛兰)派,花脸则全是裘(盛戎)派。而且与京剧鼎盛时期的流派传人相比,如今的年轻演员会的戏太少,这也不利于流派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更遑论创立新的流派。

    流派需传承和创新

    京剧流派是怎样形成的呢?

        中国剧协理论研究室主任崔伟认为,产生流派至少有六个条件:一是扎实继承;二是独立创造;三是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四是有一批代表剧目;五是有传承人传承该流派艺术;六是得到观众的认可。

        为什么在几十年以至百年前,会接踵而产生那么多异彩纷呈的京剧流派,而近些年来尽管不乏名角,却没有创立独树一帜、风格成熟的新流派?“那是因为京剧艺术的生存状况、观众的欣赏需求、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程度,都已经发生了全面的变化”,崔伟解释说,当年,京剧是最时髦的流行文化;而现在,京剧是传统的古典艺术。我们更多地致力于传承与保护这一民族古典艺术的奇葩,而进行创造的余地有限。京剧演员在实践中的创造性不够,从业者多是学习和传承。

        流派艺术,是京剧艺术丰富多彩的根基。只有在流派中,通过剧目和人物的塑造,程式化的表演手段才被赋予了具有生命力的灵活运用。而且,新的流派的创立,必然创造出新的表演技巧和剧目,这无疑丰富和推动了京剧艺术的发展。因此,任何具有艺术条件和天赋的后学者,要使个人艺术得到发展,激活潜能,不通过扎实的流派学习,是很难有大作为、大发展的。回顾京剧史上的名家巨匠,几乎没有一位不是从流派的优秀继承者中脱颖而出,再经过发展创新,才得以自成一家的。其中最著名的是四大名旦,他们都是“通天教主”王瑶卿的学生,但他们通过学习,都据自身条件创立了风格迥异的新流派,发扬光大了京剧旦角艺术。

        流派传承至关重要,传是传递,承是承续。不传即不能流动,不承则无以成派。但也有人指出,如今有些演员宗派只追求肖似,精髓悟得不够,反夸大了原宗主派的缺点或不那么值得推崇的东西。如旦角中,有的原派宗师因自身的嗓音条件不足而创造出的一种唱腔和唱法,后学者却未深谙此道,一味“强化”此“鲜明特色”,反成一弊。再如净行中有的为突出嗓音而演唱过火,小生行中有的使尽全身力气的夸张唱法,均失却原流派先创者之自然。如此学尚且“走板”,谈何形成新的流派?甚至不客气地说,有些“传人”竟是光有“派”却不入“流”。

        针对目前京剧院团的运行状况,傅谨主张改革京剧院团的创作演出机制,将现有的过分庞大的过分行政化的剧院团,拆分成由名角领衔并且不同层次的演员自由组合的新型演出团队,重建演员中心的创作演出模式。在经典剧目的演出中凸显演员个性,同时,新创剧目也要打破“导演中心制”的“整体戏剧观”,充分发挥演员的个性,让演员拥有创作与演出的主体性,更好地体现主演的个性风格。这样,才有助于形成新的流派。

    流派班:传承流派艺术的新模式

        2010年5月,由中宣部、文化部主办,中国戏曲学院承办的中国戏曲学院首届中国京剧流派班正式开班。在总结了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办学经验基础上,创建了学院统筹计划、基地实施教学、院团排练演出“三位一体”的教学机制。

        流派班班主任郑重华介绍说,“学院统筹计划”,即由中国戏曲学院统一制定办班方案,实施招生、教学、验收等教学环节。“基地实施教学”,是依托该流派传承人所在地,设立流派班教学基地,如:麒派教学基地设在上海京剧院,梅派、马派、裘派教学基地设在北京京剧院,杨派和武生教学基地设在天津京剧院。这些院团具有本流派的历史积淀和传承优势,其配套的演员、乐队、服装舞美等,构成流派的综合资源,有利于配套教学。首届流派班共设“四院一校”5个教学基地,即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天津京剧院、上海京剧院和中国戏曲学院。5个基地承担19个流派的教学,并组织集中授课。“院团排练演出”,是指学员回到所在剧团,由所在院团提供排练条件,组织剧目合成、完成演出实践,使学员学一出、演一出的教学计划落到实处,将学员的学习成果和所在院团剧目建设与人才建设有机结合。这样就形成了学院-基地-院团“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的教学系统。

        首届流派班共招收66名学员,分为流派一班和二班,他们分别来自全国15个院团,除了京、津、沪以外,还包括吉林、辽宁、山东、河南、浙江、湖北、重庆、福建、云南等地的京剧院团。其中一班23人,他们大多经过“青研班”学习,是较成熟的流派传人。二班的43名学员以80后为主,年龄在30岁左右,目前尚处于蓄势待发时期。

        流派班为每个学员制定教学计划,要求学员首先选择本流派最具代表性的剧目大约十出,掌握50段经典唱段。学院为流派班选定了如杜近芳、刘秀荣、刘长瑜、李维康、梅葆玖、谭元寿、张学津、蔡英莲、陈少云、张幼麟等41名顶级教师。经过近两年的学习,许多学员有了明显的进步,如流派一班的朱强、常秋月、王艳、吕洋、熊明霞、周利、金喜全、谭正岩等,流派二班的窦晓璇、赵芳媛、万晓慧、朱虹、李博、蓝天、鲁肃等,特别是一些武生和武旦的学员,更是进步喜人。很多院团评价流派班开办是“激活流派,惠及院团”之举,所谓激活流派,不仅正宗流派的经典剧目得到传承,一些不常见的剧目,如荀派的《霍小玉》、《香罗带》;言派的《战北原》、《鼎盛春秋》;尚派的《汉明妃》、《绿衣女侠》等,经过挖掘、整理,也重新搬上了舞台。其中《得意缘》经过去粗取精的加工有了新风貌;《棋盘山》经过增头续尾的扩展,被打造成一出大戏,经过电视播出后,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这些在教学中的再创造,既夯实了学员的基础,又使流派传承显现出生机活力和时代精神,而且为所在剧院团增添了新的演出剧目。

        本次毕业公演,《龙凤呈祥》、《四郎探母》两场大戏,同一角色由多位学员饰演,既集中展示了学员们的艺术风采,又体现了强强联合的“一棵菜”精神。《武戏专场》及《流派演唱会》,青年演员在唱、念、做、表等不同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周龙认为,流派班是自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和中央电视台《空中剧院》之后,又一项重要的战略性举措,必将从基础上夯实未来京剧艺术继承发展的坚实根基。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海派京剧《七侠五义》机关布景巧心
京剧《谢葆真》:革命女性的传奇人
京剧《东方大港》展时代新意
​现代京剧《长空烈焰》:天涯海角
小剧场京剧《鹿鸣》音乐探索中令人
评新编京剧《梅兰芳蓄须记》​
京剧《等待》大胆的思考与尝试
看京剧《汉明妃》有感
京剧《进京》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学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