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男旦风情万种何在
国粹京剧   2012-05-13 13:04:34 作者:尤海波 来源:信息时报 文字大小:[][][]

  恩师陶世桐先生去世业已整三年,老人的音容依然在我脑海回放。回想儿时学戏之时,余自十来岁到二十来岁,跟随先生学习梅派艺术整5年。旦角是男性所缔造的,自然陶老也是一名乾旦(男性饰演的旦角),他非专业演员,却比专业演员研究唱腔更甚。在民国时期的老上海滩,美国教会大学,老人在那个环境下成长。那时,在上海跑江湖跑码头的艺人不在少数,不乏京津之好角儿,京剧界有句老话:“学戏在北京,唱戏在天津,唱红在上海”,只有在上海滩上唱红了,你才真的红。当然也不乏梅兰芳、程砚秋等这些大角儿了。老先生就在这个环境下看戏,唱戏。

  乾旦,自古有之,封建社会女子是不能随意地出门,所谓“三步不出闺门”便是如此。要是对《牡丹亭·游园》一折熟悉的朋友会知道,杜丽娘受传统封建礼教的约束,常年地呆在闺房内,甚至连出房门去花园游玩都是不允许的,好不容易偷出闺阁到自己家的后花园游玩,才发现这外面的世界如此美好!再联想到自己的身份和礼教的束缚,不觉伤感。因此在封建社会,女子是不能到戏楼看戏,更别说是演戏了。因此戏班中就出现了男人来演女人,也就是全男班。到了民国初年,在上海逐渐出现了坤伶(女演员),坤班(由女演员组成的戏班)。1949年以后,人民政府对戏台上的“陈规陋习”统统予以“净化”,乾旦自然也算在其内(笔者按:清末民国时期的中国,除了妓院外还有开设专门的男妓馆子,人称“相公堂子”,也叫“相姑堂子”,这种堂子不是专门接待女客,而是接待男客,并且是上流社会的男客。这种堂子自己有戏班,专门培养形容俊俏的男旦演员,取乐这些达官贵族们,这种情节在电影《梅兰芳》中也有带过,下面的事不消多说了。“相姑”这个词汇是取自形容相貌像姑娘的意思,后来取音似“相公”为名。京剧界也有些小有名气的旦角为了钱自甘堕落去堂子唱戏,这也是戏曲界的一个污点。但实际上大部分正规班中的男旦演员还是洁身自好的。)。上世纪60年代初,周总理看完京剧大师张君秋演出后说:“男旦就到你这止吧!”意思是你这代开始就不培养男旦了,往后的二十余年就真的没有剧团戏校去培养招收男旦演员了,可以说断掉了一条脉络。老一辈的乾旦演员相继离世,到了今天,活跃在专业舞台上的乾旦已经凤毛麟角了,基本都是女人演回女人,男人演回男人。

  而事实上,当今我们所看到的坤旦,其身段以及发音方式无不沿袭是乾旦,如今50岁以上的坤旦演员,大半都是由男旦教出来的。旦角的发音一般都是用假声,小嗓。那是因为取决于男性的先天嗓音条件,男性天生的有宽音域,宽的嗓音,唱腔也有独特的劲头与“骨头”,刚而不软。然而身段也是按男性的条件去设计的,因为要男性演员去演出舞台上一个个鲜活的千姿百媚的舞台形象,必须去要“夸张”去塑造,也就是在日常女子动态的基础上更加舞台化,夸张化,美化。所以很多人都说男旦具有一种独特的韵味,是女演员无法去比拟的。笔者曾有幸观看过梅兰芳先生20年代在香港的舞台影像资料,到后期的陈永玲、杨荣环、夏华达等大师,在形体上身段上都有共同的特点佝胸,也就是广东话所说的“寒背”。这也是取决于当时的审美与男性的生理条件,在那时社会普遍都认为女性都必须要具有一种“含蓄美”,中国人的思想与西方不同,西方女性以挺胸为美,而中国古典的女性恰恰相反。男旦本身不具备女性的生理条件,没胸,不像今天所谓的“反串”式歌舞表演,男演员全戴文胸上台装相,因此就更加具备韵味。然而今天,在老一辈乾旦艺术家相继去世的时候,有些剧团戏校也相继开放对男旦的限制,广开方便之门逐步培养乾旦演员。然而这批刚进剧团刚进戏校的乾旦,他们的老师都是女的,那自然一切的条件都是清一色按女演员的条件去学习,缺少了乾旦应有的韵味。

  如今的主流戏曲界,大多是戴有色眼镜去看待这个行当,恩师陶世桐在生时曾与我说过一件事,某年上海某著名花脸来广东,与他聊天时谈到这个问题,这位花脸演员说:“我就想不明白为什么男人要去演女人!我就不喜欢男旦。”老先生当即回道:“那为什么你就允许女的唱老生,女演男,就不能男演女呢?”几年后的今天,这位花脸也照样在封箱戏上反串了一个大青衣。在笔者看来,任何问题都得去两看,现今乾旦的兴起未尝不是好事,但不要混淆,现今也有打着戏曲的旗号去进行所谓的“反串”表演的人应有尽有。实际上那是一种歌厅文化,加进戏曲元素唱歌罢了,那不叫乾旦!更有人将“反串”与戏曲混为一谈,那更无稽了!从事乾旦不但需要决心外,更重要的是找对老师引导,毕竟在世的老一辈乾旦艺术家,已然不多了。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海派京剧《七侠五义》机关布景巧心
京剧《谢葆真》:革命女性的传奇人
京剧《东方大港》展时代新意
​现代京剧《长空烈焰》:天涯海角
小剧场京剧《鹿鸣》音乐探索中令人
评新编京剧《梅兰芳蓄须记》​
京剧《等待》大胆的思考与尝试
看京剧《汉明妃》有感
京剧《进京》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学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