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整旧如旧,传承精华——京剧《霸王别姬》剧本整理之思考
国粹京剧   2013-01-29 11:43:33 作者:黎中城 王涌石 来源:东方网 文字大小:[][][]

     一段时间以来,接受了京剧经典传统大戏《霸王别姬》的剧本整理任务,心中颇觉忐忑。如何传承保留这份由几代艺人创造、积淀的宝贵遗产?如何使之靠拢和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又如何充分展现当下京剧队伍的艺术水准?一剧之本首当其冲。必须明确意图,准确定位,为整体完成此项工程打好基础。

  京剧《霸王别姬》是一部脍炙人口的经典传统剧目。最初由清逸居士根据昆曲《千金记》和《史记·项羽本纪》编写成京剧《楚汉争》(共四本),于1918年,由杨小楼、尚小云在北京首演。数年后,齐如山、吴震修二位文人参照《楚汉争》的故事,重新撰写了《霸王别姬》剧本,由杨小楼与梅兰芳合作,于1922年2月在北京公演,大受欢迎。之后,经过不断锤炼,把初始的两本精简为一本,剧情更加集中,技艺更显精彩,遂成为梅派青衣的代表作而享有盛名。

  由于演员年龄状况和演员组合的变化以及剧作自身艺术方面的原因,几十年来很少再演全本,虽仍以《霸王别姬》冠名,却逐渐演变为主要单演“别姬”一折的骨子老戏。建国以后,梅先生拍摄的舞台艺术纪录片,也未括全剧,只是在“别姬”之前,加了九里山大战的内容。在观众心目中,对全本《霸王别姬》的印象也趋于淡薄了。

  我们在动笔之前,首先怀着对传统经典的敬畏之心,找来原剧本和各种演出资料作了仔细研究。在剧院领导主持下,在有关专家的帮助下,主创、主演充分发扬艺术民主,深入探讨,反复权衡,群策群力,捋清思路,决定从完善结构、捋顺故事、语言加工等几方面着手,对于文本作必要的增删与润饰,进行审慎的修改和调整。

  例如:原剧本按照传统京剧惯用的样式,主演出场前,总要安排相对次要的角色来垫个场,所以第一场是简略的韩信发兵,第二场是霸王坐殿,虞姬到第三场才登台。这种场次结构,就戏的内容而言,主要人物出场太晚,开展矛盾比较迟缓;从舞台呈现来看,两场“大帐”戏紧挨在一起,又有明显的雷同感与重复感。对此,我们作了结构上的调整:第一场就上霸王项羽,表现他如何听信敌方派来诈降的李左车之言,不顾臣下提醒劝谏,决意亲率大军讨伐刘邦;第二场表现后宫中虞姬劝阻项羽未果;第三场展现汉营韩信发兵。这样的调整,避免了一开头就拖沓的毛病,加强了戏的冲击力,突出了最主要的角色,又不让人感觉另起炉灶,脱离原剧。

  又如:刘邦在剧中是与项羽旗鼓相当的对手,但是原剧本给他的篇幅很少,仅在两军对阵时才突然出现,虽与项羽有所交锋,却不能给观众留下应有的印象。整理本适当增加了刘邦的戏,让他在“韩信点兵”这场中来到点将台前勉励将士,还安排了他的小唱段,并比较明晰地交代出张良的“四面楚歌”之计,为后面楚营军心离散做重要铺垫。

  除结构性调整外,语言上的润饰加工,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原《霸王别姬》剧本是文人创作的,它的文学性并不弱,但是并不完全统一。常演的“别姬”一折,语言运用比较严谨、讲究,也很有特色;而其他有些场子的语言,则相对显得比较马虎甚至粗糙。我们对全剧台词作了反复推敲、认真梳理,努力使之准确、合理、通顺,并切合角色的身份、性格,力求语言的风格和水准统一均衡。如:霸王首次出现的定场诗中有“汉占东来楚霸西”一句,显然以讹传讹,与历史事实有违,几经斟酌,改为“楚霸东来汉占西”,以保持这出传统经典戏的基本品位。又如:整理本中韩信的唱词有所丰富加强,既有利于塑造这一重要人物的文学形象和音乐形象,又在新词和原词间达到一体化的顺畅效果,比原剧本显得完整了。

  我们在整理剧本时,还尽可能地考虑到演员阵容的现状和当今观众的审美习惯,并考虑到将来拍电影的需要。如:此剧虞姬的戏路,大都遵循梅派;而霸王项羽的演法,武生、花脸和各家演员的版本有所区别。我们综合各种版本进行比对、取舍,有一个重要的立足点,就是优先考虑目前演员对角色的理解以及他表演时最佳状态的发挥。尚长荣先生对项羽的台词字斟句酌,揉合了杨小楼、金少山、刘连荣、高盛麟、袁世海、景荣庆等多位前辈名家版本定的稿。从前京剧老观众观赏梅兰芳的《霸王别姬》,往往看到虞姬自刎就会离座退场。现在的观众除了欣赏角儿的表演艺术,还希望了解完整的剧情。因此,我们保留了项羽乌江自刎的一场戏,使故事有头有尾。当然,戏演到这里,不宜过多渲染,应尽量处理得简洁而浓烈,恰到好处。

  《霸王别姬》的剧本整理,是十台京剧传统大戏电影拍摄任务的重要环节之一。为此有关领导专门组织了由京剧名家组成的专家组,进行研讨、论证,审看了数易其稿的整理本,对我们尊重传统、反复斟酌、整旧如旧、保留精华的基本定位,给予充分肯定。他们指出:“《霸王别姬》的整理本,采取的是经典场子全部保留,其他部分适当微调的方法,结合原剧的实际特点,既保留了精华,不伤原貌,又有所加工润色,路子对头。整理本在整体上很顺畅,经过调整的部分,在情节提炼、场次编排和词义的准确性等方面都下了功夫,很见功力、见水平。”对于剧本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专家们畅所欲言,发表了各自的意见。使我们作进一步修改,有了充分的依据。在此应当致以由衷的谢忱。

  京剧艺术博大精深,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如何保留优秀的传统精华,使之得以活的传承,我们每个京剧工作者都应该有所作为。整理传统剧目,不同于新编,甚至不同于改编,往往具有“螺蛳壳里做道场”、“戴着镣铐跳舞”的性质。我们强调对于经典传统剧目要“整旧如旧”,并不意味着因循不变,固步自封,更不能够滑坡倒退,无所追求。保留传统艺术的基本风貌,努力加以丰富提高,这才是我们应当做的事。剧本固然是一剧之本,但仅仅是为最终的舞台呈现提供一个完整、合格的蓝本。真正要使此剧成为值得传承的典范,包括表导音美在内的二度创作以及电影技巧的运用才是更为重要的。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海派京剧《七侠五义》机关布景巧心
京剧《谢葆真》:革命女性的传奇人
京剧《东方大港》展时代新意
​现代京剧《长空烈焰》:天涯海角
小剧场京剧《鹿鸣》音乐探索中令人
评新编京剧《梅兰芳蓄须记》​
京剧《等待》大胆的思考与尝试
看京剧《汉明妃》有感
京剧《进京》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学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