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氍毹余音
国粹京剧   2013-03-18 10:53:12 作者:的灰 来源:大连晚报 文字大小:[][][]

毯子功之“单提”(演出:大连京剧院薛野)

         本市有一位戏迷小妹妹,网名叫做“氍毹于音”,我们开玩笑地称她为“地毯妹”。

        “氍毹”(qúshū),本义指古代西域进口的一种编织毯,后来引申为各种地毯挂毯床毯等,到了明朝,开始专指戏曲舞台。明朝是昆曲盛行的时代,演出时例必要在舞台铺上红地毯,是为“红氍毹”,渐渐地就成了戏曲舞台的代称。如此这个词儿基本不再用于口语,但是书面文章中仍然常见它的踪迹:“氍毹试舞”、“氍毹久擅”、“氍毹英豪”……

        之所以用它来指代舞台,自然是因为,这方地毯对戏曲演出意义重大。它的功能,不仅仅在于装饰,也在于限定舞台空间,更重要的是保护演员不致在动作戏中受伤。

        戏曲演员,自从入行接触舞台开始,便与这片氍毹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把登台演出小角色叫做“踏台毯”,把翻扑摔跌等需要在地毯上练习的基本功叫做“毯子功”。

        京剧的不同行当,唱念做打各有侧重,但是毯子功是一切身上功夫的基础,生旦净丑均要熟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练功房的地毯上留下了无数氍毹英豪的汗水,他们对这块空间,有着浓厚的感情。无论是舞台上的地毯,还是练功房的地毯,千人踩万人踏,都有一定程度的脏污残旧,但是京剧演员全都专心致志地在上面摸爬滚打甚至坐卧休息,仿佛那块氍毹,已经成为他们身体的一部分。

       京剧院经常有进校园、进乡村或是与外单位合作的演出之类,我常希望有机会对主办单位说:请好好地准备一张台毯。专业的京剧舞台,台毯整齐,厚实,不黏不滑,能为演员提供最好的保障;但是赴外演出的时候,主办单位若不那么了解京剧演出的需要,往往对付一张薄薄的红毯了事。

       京剧演员们都有多年练出来的本事,对着不熟悉的台毯伸脚一踏,便知道演出时候脚下的力度,该把握在什么分寸;在台毯上走个来回,便知道怎样调整翻扑的尺度,才能正好落在台毯之内……但是,安全隐患如影随形,尤其武戏,在那不熟悉不合用的台毯上,简直就是冒着生命危险在演出。

       去年的全国青京赛,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大厅举行。一位参赛演员发现了奇事,拍了照片发到网上分享:“今天彩排发现某位演员把脸谱留在了地毯上,武戏真不易呀!”

        随即主人出来认领了:原来是上海戏剧学院的花脸演员谢添赐,饰演《打瓜园》郑子明,繁重开打中不慎摔倒,脸部着地,结结实实地把整张脸谱都蹭在了地毯上。按人体结构来说,这一摔得把脸摔平,脸谱才能留得这样完整,那演员受伤到什么程度,可想而知。但是演出丝毫没有因此而中断,若不是地毯上的脸谱记认,观众甚至都不知道有这回事。戏迷们感动地说:中央电视台就应该把这地毯珍藏着,永远不要洗,这上面记载的,是一个戏曲演员“戏比天大”的敬业精神和无数不为人知的艰辛。

        我们那戏迷小妹妹给自己取名叫“氍毹于音”,似乎因为是于魁智的粉丝吧。如果小灰我来取名,更想叫做“氍毹余音”呢。每次演出结束,人走灯熄,我总是愿意多停一会儿,看看那空荡荡的舞台,感受氍毹之间,留下的无穷故事,那里有好听的戏,可爱的人,有爱不完写不尽的清音雅韵。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京剧《谢葆真》:革命女性的传奇人
京剧《东方大港》展时代新意
​现代京剧《长空烈焰》:天涯海角
小剧场京剧《鹿鸣》音乐探索中令人
评新编京剧《梅兰芳蓄须记》​
京剧《等待》大胆的思考与尝试
看京剧《汉明妃》有感
京剧《进京》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学
《兴汉图》演出记 | 金风玉露喜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克唑替尼 艾曲波帕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