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流派传承必须靠专业演员
国粹京剧   2013-04-07 09:31:32 作者:向阳门第 来源:中国京剧论坛 文字大小:[][][]

        “演员不能被流派束缚住,学流派是票友的事,演员哪能学流派啊,还给演员办个流派班!”这是我亲耳听到一位演员这样对我说的。

        我不同意这个观点,我的观点很明确,现在的演员必须学流派,而且得学好,还要传承下去,票友不承担传承流派的重任。因为流派不仅仅是唱,还有表演,票友在这方面先天不足,根本不具备全面学习流派的条件。

        把演员划入某一流派并不是自今日始,三四十年代甚至再早一点就有流派这一说了。一般来讲,演员从学校毕业之后,总会重新下挂,拜在某一流派的老师门下重新深造,登台亮相时必以某派号召,观众也习惯了这样的分类,某某某是梅派,某某某是程派,甚至有好事者,还把某一流派的数代传人画出分支表来,让大家一目了然。这并不是什么坏事,这就是我猛一听到演员不应该学流派的诧异和迷惑。

        但当我后来慢慢悟出演员这话里的含义后,却实在有些无奈了。我觉得现在的演员还是应该有些高瞻远瞩,把自己的位置定准确一些为好,不要自已把自己看得太高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按理说,演员固然不应该被流派所束缚。比如余叔岩之脱胎于谭鑫培,梅兰芳之脱胎于路三宝、王瑶卿等等。但是演员不能被流派束缚是那个时代的事情,那个时代与现在这个时代有着太大的差别,现在的演员是不能和那个时代做比较的。

        其实程长庚那个时代唱的戏似乎都没有完全叫做京剧,到谭鑫培前后才形成,而余叔岩、梅兰芳那个时代,京剧也才是个婴幼儿阶段,它的发展空间还很大很大,各种表演呈现出多元状态,所以程砚秋的“怪腔”尽管有很多人不喜欢,但还是慢慢立住脚了。三四十年代是京剧最鼎盛的阶段,那可是全国最流行的艺术,没有之一。一大批杰出的演员纷纷出场,生旦净末丑,包括二路的演员都优秀得让人眼红。即使这样,梅兰芳的后面出现了张君秋,金少山的后面出现了裘盛戎……这些人的出现,并不是老演员们让的台,老的在唱,小的也在唱,张可以和梅不同,而且一开始就不同,梅的腔到张的嘴里就是不一样,而且张的同时还有宋、还有童、还有赵。裘也如此,同样是花脸,裘就是和金不同、就是和老裘不同,而且裘的同时还有三大奎,各有各的特点。那是一个京剧的战国时代,想想都能幸福地笑出声来。

        到了张、裘那个时期,京剧是一个定型的时期,流派到他们那儿为止了,后来的赵、童,虽然艺术特色比较鲜明,但没赶上“派”的尾巴,而且学的人少,也没有真正“流”起来,所以尽管有人称她们为赵派童派,其实意义已经不能和张裘相比了,这是时代造成的,谁也没有办法。而赵和童为什么会有自己独特的玩意?为什么她们没有被流派束缚住?说到底她们那个时期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或者说她们这一拨人或者稍晚一点点的比如上海“正字科”的那一拨人正好把那个空间发展满了。京剧到文革前正好翻了一篇,张学津、孙毓敏、李维康这一拨人的发展,虽然颇多可圈可点之外,但其实已经是强弩之末,再接下来的这拨人根本没有发展的空间了,而说出文中开头那话的却正好是这拨人中的一位。其实他的意思大概是想说他还得发展成一派呢,怎么能把他限定在某某派里呢?可是我前面说过,流派不是指唱腔,它还有很多独特的表演,你要是把流派只理解成唱腔,对不起,别认为自己已经被流派束缚住了,你根本还没明白流派是怎么回事呢,就凭这一点,现在就必须认真学好流派。

        张学津这辈人见过好东西,但是还有很多好的没见着,他们同样学了不少好东西,但是却没法把学的东西都展示出来。这是他们的悲哀,也是京剧的悲哀。张之后的这拨人不敢说学到了什么真玩意,但是心气却很高,因为他们赶上了“梅花奖”、“白玉兰”,赶上了“国家一级演员”。说实话,早几年的“梅花奖”还有点含金量,评委是追着演员看。后来不同了,演员追着给评委送钱,一年能评出二三十朵“梅花”,这样的“梅花”还香吗?还值钱吗?所以他们自己很在意这个,而观众并不买账,如果不特意介绍,谁知道谁是“梅花奖”啊?也许都是吧,可是是又怎么样?

        且不说这些。学马的演员们有几个能把马所有唱过的戏哼过一遍?学梅的演员有几个在台上唱过一百遍《玉堂春》的?没有这样的积累你理解不了马的新腔是怎么编的、梅的演戏精神是怎么个意思,这些都达不到,仗着参与了话剧导演指导的所谓京剧你就楞敢往创造新流派上动脑子了?简直是天方夜谭。

        翁偶虹先生说过流派形成的几个因素,虽然翁先生不是写教科书,但极有参考价值。翁先生说,一个流派形成至少有三个因素,一是要有一定数量的打得响独有剧目,一贴就满的那种;二是要有一定数量的传人;三是要有一定的观众群。对照一下,谁能有此三点?有些人倒是有点独有剧目,可是演完几场连自己都不唱了,更不可能一贴就满。一定数量的传人?不可能。传也是传他之前的流派演员,不是传他自己,他只是代传而已,这可不能算数;观众群?倒是有不少粉丝,但是这些都是不花钱看蹭戏的,真要花钱看戏,他们就都成了僵尸粉了。

        按我说,程长庚那辈人称为先贤,谭鑫培那辈人称为老前辈,梅兰芳那辈人称为艺术家,张学津那辈人称为著名演员,再下一辈人称为优秀演员,再再下一拨的怎么称呼呢?别急,已经有人拟好了名字了,统称为“29少”吧。

        优秀演员那一辈的没办法了,定型了,很优秀了,直截了当地说,优秀演员再怎么折腾也不可能形成流派了,因为你的积淀不够,更因为时代不是那个时代了,你们身处的这个时代只能把你们定位在这儿了,这个行业到这儿只有这么个位置给你们了,再想别的,没了,你得认命。这和看不看得起你们没关系,你们是我的哥姐,我很喜欢你们。

        “29少”这一拨还年轻,还在往上成长,也许还有苗头,也许时代发展中还会出现点什么好的或者不好的情况,谁也说不定,大家都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但是目前看,时代也许不会给他们什么奇迹,但是努力就好,别想那些没用的。

        这就又回到文章前面那句话了,优秀演员也好,“29少”也罢,还是认真学你的流派吧,必须的,你不学好了,怎么把流派传下去啊?票友学流派有什么用?历来有几个票友传承流派的?好多票友连唱还唱不好呢,表演就更别提了,他们哪是承担传承流派任务的人啊?票友就是玩。您指着以后梅派唱的什么样得上天坛问票友去?那岂不是天大的笑话了?至少目前听起来是个天大的笑话。

        所以,流派只能是专业演员传承,票友只负责唱着玩。别指望票友承担这一任务,不是不愿意,是事实上根本不可能。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京剧《谢葆真》:革命女性的传奇人
京剧《东方大港》展时代新意
​现代京剧《长空烈焰》:天涯海角
小剧场京剧《鹿鸣》音乐探索中令人
评新编京剧《梅兰芳蓄须记》​
京剧《等待》大胆的思考与尝试
看京剧《汉明妃》有感
京剧《进京》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学
《兴汉图》演出记 | 金风玉露喜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克唑替尼 艾曲波帕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