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项羽的悲情——观京剧《项羽》
国粹京剧   2013-10-29 09:50:57 作者:蔡体良 来源:中国文化报 文字大小:[][][]

        几经“折腾”,几番自我“颠覆”,和多年来在舞台上的历练、磨合,济南市京剧院演出的《项羽》,又以崭新的面目,登上了艺术节的大舞台。给我的第一个感悟是,凡一出人们相当熟悉的戏本,相当关注的舞台和相当喜爱的人物,无论是传统的历史故事剧,还是现代或贴近人们身边的各类演出剧目,都走过类似的这一条路径。而且,一旦被推上舞台的“二度创作”的门槛,博弈的不只是文本,而更是需要全方位的组合,拳打脚踢的“洗礼”。我认为京剧《项羽》,就是从这条路径中走出来的,并脱颖而出,一台既有传统韵味,又有现代风情的新编历史京剧。

        京剧《项羽》,我认为是一部厚重的、史诗般的历史教课书的戏剧作品,简约、流畅地讲述了项羽及他的故事。舞台上抹去了层层的历史尘埃,撩开了他身上并不朦胧的面纱。项羽是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他身上或身边的历史故事也被大家耳熟能详了。我们可以说,他已经成为一个“经典”的人物,已经被历史所“定格”。虽然再一次地被搬上了舞台,但仍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因而,《项羽》中的创造,力求打造了自己的看点,拉近当代观众的距离,获得人们更多的共识。

        《项羽》的舞台,比较尊重历史的真实。我们常常说,历史是现实的镜子,反过来,现实也能印证历史的真实。在舞台上读解项羽的故事,我们很难抛开历史,也很难去做人为的“阐释”。演出中如果不去把握它的历史的脉络、历史的节点,就不可能产生自己的历史分量,溅发出舞台的火花。我认为新编的历史题材的戏,特别是人们太熟知的、有了定评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的戏,格外需要与历史相呼应、对接,需要符合观众的审美习惯,和需要增强市场化的观赏价值。需要赋予艺术真实的同时,关注历史的色彩。剧中开场的“进驻咸阳”,开门见山,就将项羽的形象做了粗线条的勾画:“力拔山兮气盖世,彼可取而代也在此时”;“重瞳项羽易青史,改天换日四海一”,突出了项羽英武盖世的气势;紧接着“火烧阿房宫”,宫女慌乱奔逃中,虞姬“九月秋凉兮,孤女思娘”委婉凄凉的楚歌勾起项羽“无尽情思长”,这既是项羽刚柔相济的心灵写照,也为全剧的走向埋下了悲剧性的伏笔。一下子高屋建瓴,寻找到了戏剧内在的核心矛盾,端倪出整体的艺术分量。开局的头一步,舞台上力避了传统舞台片断化、小品化的情节铺排。我认为,舞台局部的精彩往往被人们关注,但它并不能替代整体的审美价值。

        剧中,项羽、虞姬、亚父是架构全剧的核心人物,共同支撑起《项羽》“这一座”的艺术大厦。我看到主创者着墨于人物的刻画,包括心理空间的处理。主人公项羽的形象塑造,求同存异,力求多个侧面来镂刻,从外至内,使人物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有情有意,有血有肉。项羽与虞姬“楚歌”中相识相知直至诀别的情感关系刻画得细腻而深刻。这里,让观众看不到“雄霸天下”的大丈夫一面,看到的是“执子之手贴心头”、“难分难离情不忍”的真情和柔情,乃至缠绵悱恻的另一面人格映照。虞姬甘为项羽“含笑诀别,一剑轻抹”的壮烈之举成为必然,也在意料之中,震颤人们的心灵。舞台上,对项羽道德的评判,在台上是壮丽的。但无情的历史法则,或者说审判,却已无法改变他们儿女情长的悲剧命运。剧中的亚父,在舞台上同样举足轻重,不可或缺。他与项羽情同父子,一心一意为项羽谋天下,但面对项羽“磊落坦荡”,不用“阴谋”,使他只能痛斥项羽“竖子不可为谋”,映衬了项羽的别样个性,使其色彩更丰富、更具感染力。另外,刘邦深知项羽秉性,在项羽强势下韬光养晦,最终扭转战局;韩信为立功业投奔项羽,却因不是贵族身份,只能做“执戟郎中”,不得已投奔刘邦……亚父、虞姬、刘邦、韩信等形象的塑造以及他们与项羽之间的关系摹写,从亲情、爱情、政治、军事等各个角度阐释了项羽,形象地告诉观众一个千百年来让人爱恨、尊崇、怜惜的项羽。在写意为己任的戏曲舞台上,心理空间的自由和心灵的翱翔,更能使人物真实、真诚、闪亮起来。关注人物关系、人物个性和人物人性化的刻画,对历史剧中人物的创造,也不能有例外。《项羽》的尾声,将悲剧的结局推向必然的境地、不可逆转的高潮,使项羽的形象也更趋完整、丰满,也更像一个“人”。他自叹道:“三十一载春秋写,能否迈步从头越。傲立雪中真如铁,生生死死一人杰!”对当代观众而言,也更能拉近与历史人物的距离,触摸了他们的心灵。

        特别让人们关注的是,著名京剧艺术家孟广禄领衔主演项羽,更使舞台增光添彩。孟广禄在这个舞台上,“角儿”的魅力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张扬,秉承了“角儿”的影响力。他不仅能带动、激发舞台人物之间的创造力,而且在舞台整体创作注入了“精、气、神”。他塑造的项羽人物的气质,能“镇”住舞台的气场,以及应用的高亢、奋进的唱腔等,从而使“这一个”的“悲剧英雄”,更强烈地渲染了“英雄悲剧”的舞台。这里,尤其是戏曲舞台上,“角儿”的功能,也是戏曲艺术重要的创造特色之一,是不能忽视的。

        至于《项羽》舞台演出的整体面貌,我认为戏剧的舞台感比较浓烈。它从文本,到二度创作中的舞台“转化”,以项羽为代表的人物形象,都是与观众能够对话的形象,并高高地站立起来了。同时,除表演者外,舞台上的导演及设计、音乐等的主创群体,合力磨合、强化,保留了京剧传统的艺术因素和艺术特色,发挥到极致。它从文学形象转化为舞台形象的创造中,成功地突显了舞台艺术的整体张力。包括舞台景观的营造,也是较简约、较洗练、较空灵。没有过多的堆砌,没有妨碍角色的表演,创造了意象化的空间。虽然梅先生曾说过:戏曲舞台的“景”在表演者身上,在不影响表演程式化的创造之下,适度提供直观景色,点染舞台环境和气氛,虚中有实,意中有形,是适应当代审美需求的。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海派京剧《七侠五义》机关布景巧心
京剧《谢葆真》:革命女性的传奇人
京剧《东方大港》展时代新意
​现代京剧《长空烈焰》:天涯海角
小剧场京剧《鹿鸣》音乐探索中令人
评新编京剧《梅兰芳蓄须记》​
京剧《等待》大胆的思考与尝试
看京剧《汉明妃》有感
京剧《进京》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学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