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红色娘子军》演绎红色经典 绽放时代精神
国粹京剧   2013-12-01 09:51:22 作者: 来源:中国京剧艺术网 文字大小:[][][]

        当观众走进剧场时,观赏的期待是多样的,但是对复排的经典剧目,人们却有一个共同的关注点,那就是瓶子里的“古酒”味道是否还香醇?此前,由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京剧团在国家大剧院上演的复排现代京剧《红色娘子军》,以其精湛的综合呈现,满足了观众的多方期待。剧场此起彼伏的热烈掌声和赞叹声,显示观众首肯了复排经典剧目的价值取向,并与表演者在艺术审美上找到了契合点。

        《红》剧从大幕拉开到最后一个音符终止,无不律动着昂扬的军人所特有的创造精神。他们站在时代的高度,对原作重新审视,从内涵的挖掘,艺术语汇的使用,都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进行了再创作。

        挑战黑暗,追求光明,是人类生存和艺术创作永恒的主题。《红色娘子军》是以海南乐会县最早成立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军特务连”为原型创作的。这个发生椰林寨的压迫与反抗的故事广为人知,吴清华是那个时代千万个受凌辱的劳苦妇女的典型代表。她不甘心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南霸天的黑牢既关不注她的人,更关不住她执意冲破黑暗的精神,她以单薄柔弱的身躯,抵御着仇敌的残害,反抗着黑暗势力。她曾天真地向苍天要自由,向大地讨还做人的尊严,执著地探寻着生活的希望。直到党代表洪长青的出现,她仿佛看到了暗夜中划出的一道夺目的闪电 ,她终于找到了中国共产党,走上革命道路。吴清华从小我到大我的成长历程是无数革命战士成长的缩影,将永远激励着人们去反抗强权,争取自由,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时间已经过去四十年,吴清华的魅力不减当年。

        《红色娘子军》是以女军人为女主角的艺术作品,因题材特殊引得各种艺术形式竞相上演,电影、舞剧、歌剧、京剧等等,无一不得以流传。老一代艺术家创造的艺术形象,影响了几代人,尤其是京剧,这部创排于60年代的作品,主要唱段在普通京剧爱好者中传唱至今。复排这样一部植根于百姓心中的经典之作,无疑极具挑战性。战友的决策者选择的就是这个挑战,他们把舞台当作战场,履行着发展军旅戏剧的神圣使命。

        在一度二度创作方面,他们请来了该剧的原编剧之一,著名剧作家、词作家严肃,对剧本进行重新整理改编;原吴清华的扮演者,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杜近芳为其主演进行一招一势指导。作为该剧第一代创造者的资深艺术家,他们已经迈入80高龄,为传承戏曲艺术,躬身以否定自我,适应现代心态,对经典进行精益求精的再创作。这种人格魅力,深深影响着年青的戏剧工作者。

        在剧本创作方面,经严肃老师修改后的剧本更加合理,简洁,为剧情发展和演员表演留出更大的空间。如《红》剧原版本中,洪长青是一号人物,吴清华是二号人物,而这一版中,吴清华改为一号人物,因原版中吴清华戏的份量就很大,给观众的烙印深刻的也是她,这一调整使剧本更合理更完整。又如序幕一场,将原剧郑阿婆与小娥从南霸天土牢中救清华出逃一段戏删掉,将台前的戏隐到了台后,由吴清华以“逃、逃、逃”的导板唱上场,主角人未露面,先声夺人,更具暴发力。

        《红》剧中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形象。无论是主要演员还是群众演员都很有神采,使传统与现代美感相交融,艺术化地提升了剧中人物的军人气质。特别是丁晓君、张建峰、张萍、等主要演员,投入了真情,演活了人物。

         丁晓君作为杜近芳先生的得意门生,受老师一招一式的精心培养,将吴清华这个人物完成得非常漂亮。从“南府”出逃的丫环,到成为一个娘子军连连长的吴清华,这个人物的成长历程,成为了丁晓君喷发艺术才情,展示艺术技能的平台。她文舞俱佳,功底深厚,戏路宽绰,曾经成功地塑造过谢瑶环、穆桂英、白素珍、程雪娥等众多不同类型、不同性格的舞台形象,如此的艺术资质,使她对吴清华这个人物有着独到的深该理解。在戏中,人物反抗时的倔犟、遇救时的慌恐、惊喜;触犯军纪后接受批评时的自责与醒悟;成为娘子军连连长时的妩媚英姿与自信……人物一步步递进式的成长,都得到了准确的体现。丁晓君嗓音纯正清脆,高音没挡,低音浑厚,继承了老师唱腔高亢,字句传神的演唱风格。听她唱令人陶醉,而看她的舞,更是让人赏心悦目,无论身着红色民女服装,还是头顶军徽的军装,她优美舒展的肢体语言和精气神,都让你会为她的服饰加分,即使她隐在舞台的某个角落,全场观众也会把目光集中在她的身上。理论上讲“美是一种抽象的感性存在”,而丁晓君却把“美”具体到了人物行为的细节表述上,颠覆了美的感性存在,用青春的激情,编织着她艺术生命的精彩,就连杜近芳老师对她的爱徒也是赞不绝口。

        洪常青是戏中的灵魂人物,全剧发展的关键环节几乎都由这个人物掌控。着实说,党代表的形象并不好演,稍有不妥便会有造作之感。奚派老生张建峰有这个功力。他曾在军旅题材现代戏《红沙河》中成功地塑造过解放军一线指挥员刘伟形象,并是CCTV全国青京赛中金奖得主,他主演的《白帝城》、《范进中举》等系列剧目备受观众喜爱。这一次担任这个角色应该说是得心应手,他将人物性格把握得很适度,心理变化起伏有致,智慧果断不失稳重,英勇坚贞充满感召力,儒雅大气的台风,出色的表演加之娴熟的演唱技巧,成功地把党代表这一形象深深地留在了观众心里。

        张萍饰演的连长形象,也给人打下了挥之不去的烙印。作为张派艺术的传承人,她表演风格细腻流畅、收放得体;宽厚的嗓音圆润自如,唱腔听来耐人寻味,连长这一人物经张萍的再创造,更增添了光彩。

        舞台美术和音乐是引人注目的又一大亮点。《 红》剧采用了大型交响乐队伴奏。舞台乐池中,规模庞大着装整齐的军旅乐队,成为剧场内的一大景观,音符穿跃在舞台上下,创造出了生动的听觉与视觉的美。对板腔体音乐有深入研究的作曲家徐晓明,对《红》剧的音乐进行了整理改编。此戏创排于四十年前,时间的跨度必然带来审美取向的变化,为适应现代观众的需要,音乐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增加了许多现代元素,拉近了与当今观众的距离。如戏的尾声部分,原唱词为“向前进,向前进,战士责任重,妇女冤仇深,古有花木兰替父去充军,今有娘子军抗枪为人民……”,是采用歌曲的形式进行演唱,而新版则大胆地改为“京歌”。大乐队伴奏下的京歌既有鲜明的节奏感,又具有优美的京剧韵味,使全剧的音乐风格更趋统一。舞台上战士们随着恢宏的音乐节奏,不停地变换着队形,时分时合,时进时退,创造出千军万马,前赴后继的壮观场面,充满震撼力。

        《红》剧在舞台美术制作和灯光的运用上,更可见意识的更新。主创者能够站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上去探索舞台空间新的可能。海南岛上茂密的椰林、棕榈树丛等典型的海岛风光,艺术地展现在观众面前。灯光犹如注入了情感,穿行于特定的环境中,随着剧情的变化而转换,浪漫主义的舞台风格与高科技舞台灯光的烘托,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如:尾声一场的蓝天彩云,那云白的如绵,红的像火,黄色又很娇艳,充满浪漫情怀,在准确塑造人物,推进剧情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红》剧演出的成功,不仅仅让观众享用了一道精神盛宴,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感受到了”战友人”的创作实力和坚守艺术阵地的精神。近几年,在全国的艺术团体举步维艰的环境下,战友文工团这个有着近75年历史的老团队,它承载着曾经的辉煌,今天又不断地创造着辉煌,观众一不留神,他们就来一个“震惊”,真可谓好戏连台。大型民族舞剧《红楼梦》《我们的节日》,以高超的艺术水准征服了北美观众;现实军事题材的京剧《红沙河》以前卫的创作理念及艺术突破,博得业内外人士一致好评;话剧《士兵突击》所展现当代官兵顽强拼搏,昂扬向上的独特风采,感动着军营内外;展示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积极乐观、走向成熟的话剧《红星照耀中国》《战斗里成长》;运用舞蹈的逻辑思维诠释中国古典文化的舞剧《霸王别姬》等等,每一部作品都有为人称道的闪光点。

        愿“战友”明天更辉煌!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海派京剧《七侠五义》机关布景巧心
京剧《谢葆真》:革命女性的传奇人
京剧《东方大港》展时代新意
​现代京剧《长空烈焰》:天涯海角
小剧场京剧《鹿鸣》音乐探索中令人
评新编京剧《梅兰芳蓄须记》​
京剧《等待》大胆的思考与尝试
看京剧《汉明妃》有感
京剧《进京》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学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